Month: May 2013

  • 台灣乘車記

    不介意跟人家談本土主義或者城邦論,都是以事論事,沒有特定的前設,大家有權發表意見。不過,在台北時坐上了一個強調自己是台灣籍親綠伯伯開的計程車,跟他的寒暄也蠻有趣。

    伯伯非常好客,問我哪裡來,我說香港。說起菲律賓射殺台灣漁民,他說我們大陸說一聲就好辦事,我說對不起,我認我是中國人但我不是大陸人,我們香港人也有同一樣的感受,就是大陸幫腔好辦事,但大陸政府就是認定你是它的,沒有腰板,還要送錢給菲律賓政府。伯伯恍然大悟,現在香港人跟台灣人同仇敵愾呀!

    我說台灣的農產品好,應該多出口,伯伯說他跟朋友談大家怕出口到大陸,大陸地大物博擁有良好技術,將來農產品會勝過台灣。對不起!我笑了出來,跟他說:「那你放心好啦!大陸甚麼都利字當頭,假大空抓快錢,普普通通一瓶洗髮精都是假的,要不然不會那麼多大陸人到香港洗髮精廁紙都買回去。西瓜種子到了大陸,可能第一批在大陸種出來的西瓜品質好,第二批第三批就一定另外一碼子事兒。」伯伯聽到放心了好多。

    伯伯不滿國民黨,說全靠陳水扁把國民黨拉下來。我原本都小心翼翼,但不禁插口:「唉!但是如果陳水扁爭氣點就好啦!」伯伯連番認同。我繼續說:「民進黨的明星又勾心鬥角到路人皆見。」伯伯對我簡直另眼相看。

    一直有人跟我說在台灣乘計程車一定不可以談政治,但這程計程車也太開心啦!哈哈哈!

  • 成長

    在上個學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工作多而壓力大,更患上了情緒病,身體對食物抗拒,亦逐漸消瘦,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於半年內由150多磅降至130磅左右。幸好及時醒覺身體的狀況,從而開始對身心靈來一次徹底反思,但也要經過多半年的調整。今天身體應該已回復正軌,但身體也明顯比以前差了,上星期扭傷頸椎可說是一個例子。

    我素來敢言,說話也不轉彎換角,明白對自己的言行必須負責,也因此毫不掩飾做錯的事或者說錯的話。一年多前在個人Facebook頁面不時寫下對上司和Miss Grumpy的意見,當中其實有讚有彈。當時寫的時候經過三思的,不過事後回想,覺得有點衝動,為此事也曾經面對面跟上司和校管會主席討論過,在此我再向上司致歉。不過對上司的批評一直都是在個人頁面而非公開頁面進行,前者雖不完全私人但屬個人宣洩,後者往往志在詆毀。個人不認同刪除舊貼,以往有人在網上發表言論後被人評論便無聲刪除,實屬不負責任。把原貼保留,是眼裡的沙石,記下個人成長歷程,以此為鑑刻骨銘心。對於因此而被批評,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會再一次對當事人致歉。周處除三害,過往是不能磨滅的,但每件事總有過程、抉擇、改變和結果,所有把片段抽離而下判斷,都是斷章取義。作為老師當然明白,對於咄咄逼人的指責,也只能處之泰然。

    至於Miss Grumpy,實是工作環境常見的不文明交往,是事實也是人際交往應該避免發生的事情,也已經多次好言相勸無果。此等人士,總有一位兩位於附近。看過引起的眾多猜測,其實都是看官的心魔作祟,對此事反而沒有任何值得交代的需要。這也是所謂作為老師生活上的血與肉,點點滴滴有喜怒哀樂,每一件事情都是成長的足印,都令我更懂得面對未來。對於人我們應該有堅持,對於自己我們應該有原則,不符理想和原則便坦然指出,對人對己皆是。莫說過往一年多,即使在世四十多年,當B時尿床的事也要坦然面對,這才是人!

    老師不是完人,但老師更應該赤裸裸地用身體力行去示範怎樣生活和立於人前,即使面對做不來做不好的事情,也不應文過飾非而是有錯道歉並改善。老師面對學生也要探詢以防有箇中內情,對其循循善誘,其實對所有人都應一視同仁。

  • 當老師

    要做一個好老師,我認為教人遠勝於教書。聽說過「好好」這個說法,第一個「好」是動詞,音和義都如「好勝」的「好」,第二個「好」是名詞。一個「好好」的人,自然懂得追求修養與學問,也就是「尊德問學」。

    要令學生「好好」,我認為有兩點是很重要。一、身教。所謂身教不是把老師變成一個完人展現於人前,試問有誰是完美呢?但老師不可能講一套做一套,那豈不是矛盾?是生活!老師要讓學生明白生命不是理論,而是由不間斷的抉擇和實踐組成。每一個人有優點有缺點,要活得出色,不是隱惡揚善,而是清楚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斷改進自己,遇到困難、錯誤和失意,要懂得沈著面對。學生找老師錯處不難,但老師又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處呢?這就是老師表現自己是有血有肉有生活的時候。以往課餘老師跟學生會有空間談天說地,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是從跟老師的談天說地去明白怎樣做一個人了。今時今日,這種空間少得可憐,取而代之就是互聯網空間。因此,我認為今天要做好一個導人「好好」的老師,或多或少要在互聯網上給同學知道怎樣面對自己的缺點、怎樣發掘自己的優點、怎樣抉擇、怎樣實踐,簡言之怎樣有血有肉去生活。

    二、尊重。教人不就是令學生明白怎樣去尊重周遭的人事物和怎樣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嗎?我當學生時,被老師責備,即使有冤屈內情,都默不作聲甚至欣然接受。不過,有誰喜歡被責罵呢?今天當了老師,面對學生的事情一定會插手提醒,不是校長要求,不是工作指引列明,這是作為人的責任呀!不過提醒前,我必會探詢其原因,我希望事情不會有冤屈內情呀!這是對學生的尊重。當然,老師也不能固執己見。同樣地,當一位老師被善意批評時,當然心裡不舒服,但也應該虛心反思。不過今天的社會就是無限放大權利,從不審視態度,也就是彼此尊重這塊社會基石。做老師的聽到些少意見,馬上文過飾非,甚至惱羞成怒,這樣又怎用身教說服人「好好」呢?批評人的,明顯毫無探詢,只是固執己見,這樣叫人怎樣尊重你的意見呢?不接受善意批評的人無處不在,你上司未必接受你的善意批評,你父母未必接受你的善意批評。不過,我自問願意也時常向學生或者家長道歉,也為其他人的某些可能引起誤會或不快的言行向批評者說對不起。這其實都是尊重!奇怪的是社會對老師這個行業有些不公平對待。老師聽到意見後,給些建議批評者,往往即被說成不反思不接受批評。批評者的指責正正就是對自己的反應的指責,面對這個邏輯,除了一笑置之還可以怎樣?

    以上的意見,可能有些同行會嗤之以鼻。但當了老師廿個年頭,從來沒有轉工的念頭,也不打算轉工。為甚麼?可能是自信心爆棚吧!在身教和尊重這兩方面,我相信我比很多人都可以令人「好好」。

  • 謙厚

    一班中二的學生因為上英文課秩序不良好,給我處分,昨天小息不准離開班房,我帶他們做反思活動。走進班房都是熟悉的面孔,去年教他們數學,今年無緣。我分派每人一張有印花的信紙,然後跟他們說:「今時今日是否從未寫過一封信呢?今天我要你們寫一封信。」

    學生呆了。我繼續:「寫一封給自己的信。好,先寫抬頭,接著留意我要求你寫三大段。我們平日甚少稱讚自己,第一段寫這位收信人即是你自己的優點,稱讚一下自己。第二段寫自己的缺點、需要改善的地方,可以罵一罵自己,這是反思的基礎。最後一段請你寫下提議收信人可以怎樣改進、對收信人的勸勉和鼓勵。信末請寫上下款你自己的署名。」

    學生開始寫信,但未幾便停下來,我問為甚麼停下來四處張望。

    「我們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優點?」

    心裡揪一揪,眼前的不是惡人壞人,畢竟只是小孩。我笑一笑跟他們講:「你們真的想不出自己的優點嗎?想不出來都是一種優點,請你寫下『謙厚』,你們都很謙厚。」

    眼前這班同事認為頑劣的學生突然展現天真滿意的笑容,終於為自己找到一個優點,於是提起筆飛快地寫下去。

    最後我每人派一個信封,要他們寫上地址和姓名。「老師,你是認真的嗎?」

    「我是認真的!未曾收過信吧!我會自掏腰包親手為你們每一封信貼上郵票,但我不會馬上寄出。一個月後是大考,大考前我會寄出你們手上給自己的信,到時好好看一看今天你為自己寫下的肯定、發現和建議。」

  • 惜緣

    今天參加一位與我同年的朋友的喪禮。不過今天也是這位朋友的生忌,完整的43年作個終結,對如悠悠天地萬物,43年也未免太怱怱。其實跟這位朋友只相處了一頓晚飯,也是她患癌以後的一個晚上。生命就是奇妙,才一個晚上竟然可以如此觸動心靈,從此蜜蘭鳳凰單欉的香氣和味道,都是屬於她的。

    情緒上有莫名的起伏,但喪禮上我沒有哭。對於她來說怱怱來世間走一回,我沒有資格評價,也不得可惜抑或遺憾。對於她家人,還倒是第一次見面,只能祝願早日節哀順變。我問自己參加喪禮的目的是甚麼,是惜緣。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院歌唱「珍重」是新亞精神,當年我不太懂。今天發覺人生幾多年不是問題,相知相遇是種緣份,每樣經歷歡樂也好悲傷也好憤怒也好,都令我成長。既然如此,事事感恩珍惜,才不枉此生。

    Angela,一路好走!把你燦爛的笑容烙在心深處。